说说“知识变现”吧。知识是最有力的生产力。
举个例子。
货币是交易的媒介。
实物的真实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物价”则取决于货币的供求关系。货币是覆盖在实物之上的一层面纱,对经济不产生任何实际影响。这是宏观的角度。
进入微观角度,假如一个小岛上只有10个苹果,1000块钱。每个苹果的价格应该是100。如果这个小岛上突然多出来1000块钱,每个苹果的价格就会变成200。苹果的真实价值并没有发生改变但物价变了。
然而,有人提前拿到了多出来的钱,这个时候苹果的价格没有发生改变,但他手里的钱变多了,他就可以利用手里多出来的钱买、买、买。相当于他用100块钱买入了本该200块钱的东西。有人后拿到钱,当他拿到钱的时候,小岛上苹果的“价格”已经上涨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人的“钱”变多了,有人的“钱”变少了。
让我们把眼光投到美国 。美联储放水,这个水先会流向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一部分先拿到钱,这个时候物价并没有发生改变,先拿到钱的人就可以买、买、买;大量的购买推动生产要素的价格升高,劳动报酬升高(劳动报酬也属于生产要素的一部分,也就是后拿到钱的那部分人),物价升高,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就要缩紧流动性,钱会变少,在此之前,一部分人会先于市场卖出。后拿到钱的人拿到钱不久,物价就开始上涨了。没有多少资产可以变卖,甚至因为劳动报酬增加了,反而开始买、买、买。每次量化宽松,都会形成这样一个循环:富的人更富、穷的人更穷。贫富差距拉大。
这是一条非常简单的知识。可以被拿来一遍又一遍的反复使用。
然而,太多人偏偏不相信,有用的知识这么简单,又懒得去思考;总想从某处获得一个一练就会,甚至不练就会的“秘籍”。一次又一次的在商品价格上涨的时候开始买入,生怕错过机会;在商品价格下跌的时候卖出,生怕价格会更低。即便如此,仍然不愿意去思考,这问题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仅仅是做出一个简单的判断,某某人不靠谱。而最简单的知识难道不就是认真思考一条知识背后的真正本质是什么,认真把它搞懂,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小范围测试,不断验证、重构的过程吗?
本文转自;姜胡说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有小部分整理于互联网以及转载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管理员QQ:95017287 删除。作者:可可,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huan.cn/5178.html/